-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简称“卫星创新院”),是中科院启动“率先行动”计划暨分类改革的首批五个试点创新研究院之一,是中科院与上海市共建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2017年8月22日,中科院正式发文成立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9月26日,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现有科研和管理人员近600人,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88%,平均年龄34岁,半数员工有完整型号研制经验。卫星创新院现有两个园区,浦东张江园区拥有27000余平方米工作面积,包括质量特性试验区、力学试验区、空间环境试验区和卫星总装厂房,装备多种现代化试验设备,具备研制通信、遥感、导航、微纳和科学试验等多种类型卫星的能力;2019年10月12日正式启用的临港卫星研制基地北区拥有7个卫星总装大厅,厂房面积共36000余平方米,拥有完善的力、热、噪声、微波暗室等环境试验条件,能够同时承担30到50颗吨级卫星的研制,并具备同时承担100颗以上微纳卫星的研制能力。
-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作为我国微小卫星及相关技术领域的总体单位之一,已成功发射包括北斗三号组网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天宫二号伴随卫星、太极一号卫星等56颗卫星,已成为我国科学卫星领域的主力军,军民卫星领域的方面军。
-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坚持"三个面向",分别设立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新技术中心和战略与论证中心;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通信卫星、遥感卫星、科学卫星三个总体研究所;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导航卫星总体研究所和微纳卫星总体研究所;同时设立了可靠性中心、软件评测中心、AIT中心三个支撑中心。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致力于成为我国先进卫星科学技术的创新引擎、航天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示范基地、政学研产用紧密结合的桥梁纽带和国际交流合作的开放平台,为国家战略需求和重大科学突破提供有力支撑。
-
卫星创新院充分发挥自身在我国航天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前沿优势,目前具有信息与通信工程1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培养点;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的硕士培养点。具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2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培养点及计算机应用技术、飞行器设计2个二级学科的硕士培养点;具有电子信息1个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点。
-
卫星创新院秉承中国科学院的育人传统,坚持在高水平科研实践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在教学工作将采用采用导师组负责制,有利于学生、导师交流和个性化教学培养,指导学生掌握所学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同时,卫星创新院将紧跟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当代技术前沿,开设先进实用的专业课程;利用与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思维;通过搭建战略性国际合作平台、组织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及开展高水平国际交流等形式,以提升我院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利用优越的科研试验保障条件,给予学生在航天工程领域的科研实践机会,力争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和前沿性的创新成果,培养一批航天工程应用的优秀人才。
-
我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极具创新活力的学术队伍,其中副研以上职称的科研人员150余名,已招收并培养了百余名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具有成熟的培养体系。目前在学研究生共103名,上科大联合培养研究生34名。我院将为研究生提供先进的研究平台,充足的研究经费,良好的生活待遇。欢迎同学们报名!
-
2021年我院预计招收推免硕士生6名,直博生2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