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4月29日在上海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上海的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航天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4月30日,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团委组织集中学习,深入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
在学习过程中,青年人员深受激励。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让每一位青年人员都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并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严谨的态度和更加创新的思维,投身于航天科研工作中,为建设航天强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团委书记:米鹏
昨日,习近平总书记来上海考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作为一名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航天青年,学习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总书记提出"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这让我联想到我国航天事业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历程,工作以来,身边一次次的成功发射,都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从设备到算法的全面自主可控。
当今世界航天领域竞争日趋激烈,我们青年科研人员要"两弹一星"精神为指引,保持创新活力,注重协同配合,勇攀科技高峰,用实际行动践行"用科技创新挺起民族脊梁"的誓言,为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建设航天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团委副书记:郭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时,强调“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当前蓬勃发展的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已在很多领域引发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如何抢抓新兴技术赋能,推进“AI+卫星数字工程”,提升卫星设计验证、快速制造、运行管控等能力,实现卫星设计研发能力的变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命题,也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年航天人的挑战和机遇。一百年来,五四运动点燃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激励着无数青年投身国家建设,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如今,我们站在建设航天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更应传承五四精神,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五四精神将永远指引我们前行!
团委副书记:白艳萍
2025年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勉励年轻一代“要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把个人奋斗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跑好历史的接力棒”。总书记的话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爱国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更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我们这一代青年生逢盛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作为一名航天青年,深刻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航天事业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是国家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我们肩负着推动航天科技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使命和责任,航天工作对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有着重大意义,我们会更加坚定信念,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在前进的道路上,或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我们不能退缩,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机会,我们要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努力攻克航天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跑好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历史接力棒,为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成果和技术支撑,绽放绚丽的青春光彩。
团委委员:解放
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上海考察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要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让我心潮澎湃,倍感振奋。在上海参与北斗三号组网卫星研制发射的经历,是我最珍贵的回忆。我们与时间赛跑,同自己比拼,那些攻克技术难关的日夜,厂房里通明的灯光,都凝聚着我们对科技创新事业的热忱。
从打破导航卫星技术封锁到自主可控,北斗人的奋斗历程让我深知‘’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意义。展望未来,我们还要建设“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PNT体系。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我将传承新时代北斗精神,深耕专业领域,积极探索创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
团委委员:王洪璐
在五四青年节之际,作为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青年产业工作者,我深刻感受到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嘱托与商业航天蓬勃发展的时代脉搏。当前,我国商业航天已从“未来产业”升级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以创新驱动重塑航天格局,而青年正是这场变革的核心力量。
我们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率先实现卫星批量化生产,建成脉动式生产线,年产能达300颗,推动卫星制造从“手工作坊”迈向“汽车流水线”,实现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跨越发展。
低轨卫星星座的规模化部署催生万亿市场,千帆、鸿鹄等星座计划加速推进,预计2030年我国低轨卫星数量将超3万颗。商业航天不再局限于技术突破,更注重生态构建,卫星创新院也积极参与到商业航天产业中来,努力为国家构建空天信息新基建。
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我们深知,卫星批产如同“太空修路”,唯有以匠心铸器、以开放协同,方能托举起商业航天的“黄金时代”。
团委委员:杨子健
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上海考察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要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让我心潮澎湃,倍感振奋。回忆起航天领域前辈专家在茶余饭后分享的航天故事,他们眼中闪烁的执着与热忱,让我深深领悟到老一辈航天人在党的领导下,将我国航天事业从一穷二白建设成星辰大海的壮阔历程。从"两弹一星"的精神丰碑,到北斗组网的全球服务;从长征火箭的雷霆万钧,到"嫦娥"揽月的千年梦圆,每一个里程碑都镌刻着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铮铮誓言。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科技博弈日趋激烈。某些发达国家对我国关键领域实施的技术封锁愈演愈烈,从高端芯片禁运到精密仪器断供,从学术交流设障到人才引进阻挠,种种遏制手段不断升级。新时代赋予科技工作者新的使命担当。我们要以"十年磨一剑"的恒心深耕专业领域,在基础理论研究上坐得住冷板凳;要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啃得动硬骨头;正如航天人常说的"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每个科技工作者都应当既是脚踏实地的奋斗者,又是仰望星空的追梦人。让我们以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火炬照亮前路,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创新答卷!
团委委员:薛睿
昨日,习近平总书记来上海考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作为一名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研究生,认真学习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内容,内心满是使命感与责任感,深感这份工作意义重大。总书记提出“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这不仅是对上海发展的深切期望,也为我们航天领域的科研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回顾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从最初艰难的“跟跑”阶段,到逐步实现“并跑”,甚至在部分领域实现“领跑”,这背后是无数航天人日以继夜的付出与拼搏。每一次成功发射,都意味着我们离航天强国的目标又近了一步。自加入微小卫星创新院以来,身边一次次激动人心的成功发射场景仍历历在目,它们时刻激励着我。在当今世界,航天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作为青年科研人员,我们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我们要以“两弹一星”精神为指引,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对创新的渴望,让创新的活力永不枯竭。
未来,我将把个人的成长融入到国家航天事业发展的大局中,努力为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建设航天强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让中国航天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