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碳达峰、二氧化碳排放量、碳卫星……你是否跟小编一样,时常被这些新闻词刷屏?卫星、二氧化碳,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事物又是如何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接下来就跟随小编,打卡国家“造星队”——卫星创新院,5月22日的线上公众科学日,一起感受“铸星人”的极致“宠粉”日常。
看视频一“碳”究竟
视频看不够,还想了解更多“碳卫星”的信息?别着急,接下来小编带你连线“铸星人”,让他们来解答我们的Why & How。
一起“追星”
人类活动引起了气候变化,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会像毯子般,把热能困在地球表面。而我国首颗碳卫星是如何做到千里“嗅”碳,进而帮助我们科学监测二氧化碳排放量?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胡登辉博士通过科普讲座,解答了其中奥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那么什么是“碳”?为何是“碳”?怎么看“碳”?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汪鸣泉博士在科普讲座中详细介绍了关于“碳”的前世今生,图文展示碳卫星“慧眼”下的全球大气碳浓度分布。
一闪一闪“小星星”
今年是中国科学院第十八届公众科学日,由于疫情影响,卫星创新院调整活动形式,从线下转为线上,来自明珠临港小学、建平临港小学、临港第一中学、建平临港中学、临港实验中学、上海中学东校的700余名的师生报名参加了本次线上公众科学日。本次活动由新技术中心的王新平博士主持,各校的“小星星”们认真笔记,积极提问,围绕碳卫星、碳达峰、碳中和各抒己见,与“铸星人”热情互动,线上活动更是获得超30万的点赞。
爱科学,向未来。公众科学日活动激发了青少年对知识的探索,对科学的热爱。活动接近尾声,而星辰大海之旅还在继续。
星语星愿
卫星创新院是“浦东新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融合示范基地”、“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培养基地”,也是首批38家“上海市学生(青少年)科创教育基地”授牌单位。作为浦东九大“双科基地”之一,卫星创新院在肩负国家铸星使命的同时,积极推动航天科学普及的工作,依托多年卫星研制经验,精心打磨出系列科普课程,发布科普科创视频,组织科普科创活动。如果你已心之所向,卫星创新院900多平的活动场地,200平的科普展区,会让你沉浸式体验“造星之旅”。小卫星自有大未来,卫星创新院等待你们的成长,加入我们,一起迈向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