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学会与自己相处
《中庸》里讲: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是个人品行体现,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人追求的人生境界。记得某次跟几个学生聊天,其中有位学生自嘲“我总是脸上写着热闹,心里却是冷清”,当时大家哄堂大笑,这句富有哲学意味的话却给我留下很深印象。
现在的年轻一代,虽然有比我们那代人更富裕的成长环境,更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甚至是更五花八门的娱乐方式,但精神世界却未因此同步。信息时代,“云参与”拉近了地理距离,却也无形中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为独处创造很大空间。我们无法阻挡时代洪流的前进,这种时候,顺流而行,在“热闹又冷清”的环境中,学会与自己相处,发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看到自己的优势或特长,了解自我,然后实现自我,这其实是很智慧的选择。
02 将优势做到极致
曾有学生问我“怎样才能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做科研?”其实从事科研,就像攀登高峰。你攀登的目的是为被别人看到,还是为自己能看到更远风景?如果是前者,科研过程会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后者则更容易收获精神欢愉。换言之,无论科研还是其他工作,很少有不付出心血与努力就轻易成功。如果不能发自内心热爱,不能有勇气和决心将热爱的事情做好,无论做什么都很难适合。人生最理想的状态是将热爱变成自己的职业,而最难之处也恰恰在于,能否发现自己所真正热爱。所以“与自己相处”这个课题中最先要做的“调研”就是发现自己所好,择一事,然后长久热爱,才能保证这个课题顺利结题。
“与自己相处”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非常了解自己,也清楚知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可是我该如何改进自己的不足?”同样的问题,学生也曾问过我,我尝试想了许多答案来回答他,事实上都没有起到明显正向作用,后来干脆鼓励他将优势做到极致,做到不可取代,结果反倒效果明显。人人皆有所擅长,有所拙于,作为师者,对待学生一人一议、因材施教,才能使其才华绽放光芒。而我们自己,在工作、学习中不断提升、不断进步,能够做到瑕不掩瑜,这反倒会成为弥补不足的有用方式。
03 一切起点都是刚刚好
随着各类小视频、app盛行,虽丰富了获取知识的渠道,却也打破了知识系统化的特点,使其趋向碎片化、标签化。只要是获取了知识、提升了自己,无论何种方式都不应该全盘否定。但是要养成整合知识使其系统化的能力,养成在纷扰中辨别真善美的能力,还在于长期坚持、不断积累,更在于是否愿意主动迈出求知的第一步。
非洲有位女作家曾在她的书中写道“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姜太公暮年才得遇周文王,诺贝尔奖得主约翰·B·古迪纳夫得奖时已近百岁。“开始”并没有太早或太晚,只要下定决心,其实一切起点都是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