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博学会让你变得有趣
爱看《三国》的人,必定知道一个典故“曲误”,说的是周公瑾精通音乐,即使醉酒,有谁弹错了曲子他也能听得出来,是故便有了“曲有误,周郎顾”。后世稍加演义,又得出诗句“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周公瑾是何等人物,东吴大将军,雄姿英发,英勇善战。这样杀伐果断的军事奇才,因为通晓音律,在文人墨客笔下瞬间变得有趣,形象立体生动。我讲这个故事的原因是想跟年轻人分享一个简单的道理:博学,会让你变得有趣。
我常跟学生说:尽量做到博学,如果你已经是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更应该博闻强识。有时候学生反馈“我只要学好自己的专业就行,隔行如隔山,别的知识我看不懂也听不懂”。其实我是不赞成以这样的心态来对待学术的,外文听不懂,中国那么多各行各业的大咖,说着中文,写着中文,怎么就会听不懂呢?当然,我说的听懂不是说要全然掌握。能对其他领域有个轮廓速写,能够让自己对该领域的认知完成0到1的突破,这就已经是一种提升和进步。好比登楼,上台阶了才能继续往上走,好比观景,推门而入了才能看到其中乾坤。闭门造车、因循守旧无法实现创新与发展,所以,一定不要拒绝去学习、了解能开阔你的眼界,激发你的思维的东西。只要思想活跃了,人也会跟着立体、有趣起来。
02 博学会让你拥有稳定的精神内核
曾有学生问过我“科研压力过大,如何抗压解压”。我的回答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拥有稳定的精神内核”。记得我刚开始做北斗的时候,来自各方的压力很大。当时的国际舞台,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欧盟的伽利略,“三足鼎立”基本没我们什么事。北斗任务前期,我也时常质疑自己的能力,因为担忧做不好而失眠。大圣取经也就不过八十一难,我们在研制过程中,仅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就超过100项。
每次研发遇到瓶颈,无法排忧,我就选择去看本书。某次读到苏东坡几经贬谪,越贬越远,心里不觉跟着愤懑。反倒是苏东坡本人,贬我至鄂,我就“人间有味是清欢”;贬我到两广我就“日啖荔枝三百颗”;不仅如此,还能自嘲“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我常想要有多强大的心理才能做到如此乐观。之后读到苏东坡的其他记载,才发现他不光诗词写得好,写字、画画、甚至治理洪水都是“专家”。这对我触动很大,也更加重视“博览”,尽量做到博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越丰富的人,越不怕问题,会倾向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会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价值,进而收获乐趣,拥有稳定的精神内核。杨绛先生曾说过“你的问题在于读书太少,想要太多”,其实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关于北斗后来的故事,结果大家都已知道,我们一路披荆斩棘、攻破围堵、大获全胜,这个过程,拥有稳定的精神内核功不可没。
科研故事可以讲得云淡风轻,科研内容却总是曲折坎坷。现在再带团队或者是培养学生,我都会建议他们努力做一个博学的人。无论人生还是科研,有时就像走迷宫,要想冲出迷宫,往往需要尝试更多的路径,而博学就是我们在思想上建立起的路径,一时看似无用,到了关键时刻,却会指引我们走向康庄大道,甚至收获成功。